烏石天后宮
媽祖聖紀
媽祖原名林默娘,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莆田湄洲人。相傳她自出生直至滿
月皆不啼不哭,故名〝默娘〞。默娘少而聰穎,甫八歲,從師墊訓讀,悉解文義。精通醫道,為老百姓
治病,為海上漁船救險,得到人們的尊敬。民間廣泛流傳著「窺井得符」、「化草救商」等,有許多關
於她生前的神話故事。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時年二十八歲的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昇天。人們為了紀念她,當
年就在島上立廟祭祀。傳說媽祖經常顯靈庇護往來船隻,拯救海難,被人們奉為海神。明三保太監鄭和
七次下西洋,清靖海將軍施琅進軍台灣,均奏稱〝謢神助〞。隨著媽祖顯靈的事蹟日益廣佈,宋、元、
明、清歷代朝廷均有敕封,累計多達28次,神號由「聖妃」、「天妃」、「天后」,直到「天上聖母」
。媽祖廟如今遍及東南亞、南北美、日本等國與大陸各海口、碼頭、內河岸埠,僅台灣就有媽祖廟近千座
,成為海峽兩岸的守護神。
祖廟第一尊開基媽祖千金身
媽祖寶像的膚色分為肉色、金色、黑色等三種顏色,肉色是平素的表情,金色為媽祖得道時的表情,
黑色為救苦時表情。黑色的雕塑在閩台稱為「黑面媽」。 媽祖祖廟一湄洲天后宮,其第一尊開基媽祖金
身像,是在宋咸平二年,以黑沉香木所雕,迄今已逾千年,為當今世上所知最古老的媽祖寶像,而這尊
媽祖何以現在會供奉在漳浦烏石天后宮呢?原來這竟是媽祖旨意,其中還有一段故事呢。
旨意移駕 漳浦烏石
明三朝元老,南京禮部尚書林士章,係漳浦烏石出身之探花,相傳林士章赴京應考,途經泉州洛陽
橋,遇一年輕賣花女子擋道,要求吟對出下聯才肯讓路。女子指著自己腳下穿的繡花鞋道:「鞋頭繡菊
,朝朝踏露蕊難開。」林士章一時應答不來,正在進退躊躇,突感一陣清風,女子即已無影無蹤,後到
京應試,進士及第,殿試時正值炎夏,嘉靖皇帝搖扇令對:「扇中畫梅,日日搖風枝不動。」,林士章
想起途中奇遇,立即應答:「鞋頭繡菊,朝朝踏花蕊難開。」皇帝聽後笑曰:「卿真探花才也。」
(語出雙關),即賜與探花,從此封官授職,屢有升遷。林士章回鄉省親,途經湄洲天后宮朝拜,經見
洛陽橋所遇女子,與媽祖相貌神似,頓悟是媽祖化身相助。
林士章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3年)告老還鄉,搭船回烏石故里,順道朝拜普陀山紫金閣觀音,
夜宿禪房,當夜夢見觀世音菩薩與媽祖欲與他同回漳浦烏石觀賞『海雲禪月』奇觀。林士章因感恩仕途
順遂,媽祖相助,知恩不忘,為此,林士章離開普陀山時迎回一尊觀世音菩薩,(現在仍在烏石),並
於至湄洲時,迎回天后宮媽祖開基金身像,另贈紋銀千兩讓廟重雕。廟中長老告云「這尊媽祖寶像自宋
雍熙年間供奉至今已有六百餘年,大人迎奉到漳州烏石,當妥於安奉謁拜才是」。
八月初九,林士章的船張燈結綵,披綢掛緞,媽祖聖像端坐舟樓,岸上鼓樂齊鳴,一路風平浪靜。十
一日船入浯江,十二日烏石百姓成群結隊,迎接這尊從湄洲請來的開基媽祖進入「海雲家廟」,從此以
後,每年八月十二日便成為烏石民眾慶祝媽祖盛會紀念日,迄今已四百餘年,代代相傳從未中斷。
這尊媽祖,由於屢次顯靈,香火鼎盛,遍及東南沿海,歷代帝王屢加賜封。六十年代,金身像經兵荒
馬亂險被燒毀,幸有烏石民眾林天來、林永仲、林壽通等人設法藏匿於石牛尾頂山洞內,始逃過此〝文
革〞劫難,保存完好。
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 兩岸堅兵融化
1991年秋,台中縣真生醫院院長林瑤琪伉儷第三次回到烏石尋根認祖時,倡議籌建烏石天后宮,獲
得兩岸信眾熱烈響應,踴躍獻款,其中,台胞林瑞國先生個人及其公司捐款就達150多萬元,加上捐建
長春中學200萬元,共人民幣350多萬元。如今,烏石天后宮前後殿已經建成,前段六根蟠龍青石柱、紅
磚砌牆、重櫞殿頂雕繪彩藻,金碧輝煌雄偉壯觀,海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朝拜,絡釋不絕。
台灣世界弘道會在2002年3月份因緣際會,由兩岸交流協會唐忠義副秘書長引緣得知烏石媽祖的千
年身事由,更證實當初由漳州來台墾荒的先民所迎請的黑面媽祖無論神像分身或香火大部份皆來至烏
石媽祖的分靈,才興起藉由烏石媽祖的訪台繞境,一來為消解近年多災多難的台島同胞心靈困惑,二
來藉由烏石媽祖來台的祈安繞境,讓民眾深刻了解媽祖的神恩慈心是不容動搖。(台島的同胞65%來自
閩南,其中55%來自漳州)於是在4月初便與唐副秘書長開始籌劃媽祖來台事宜,緊接者拜會全島的媽
祖廟,其過程皆有湄州來台的陰影存在,過程之艱苦不在言下,媽祖保佑終於在九月六日將千年金身
經由澳門轉赴台灣進行116天的全省會香繞境﹝包含金馬澎﹞。更加奠定烏石媽祖與台灣信眾的不可
分割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