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三清尊神是怎麼來的?

 

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 上清靈寶天尊、 太清道德天尊,為道教所崇奉的最高神。晉葛洪枕中記中, 有大羅天上三宮的說法,以為「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下、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治。中宮太上真人、金闕老君妡治。下宮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金闕老子,太上弟子也。」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繼其說,以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列玉清第一中位。隋書.經籍四說:「道經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氣,沖虛凝遠,莫知其極。所以說天地淪壞,劫數終盡,略與佛經同。以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
每至天地初開,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窮桑之野,授以祕道,謂之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所號。其間相去經四十一億萬載。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轉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道流又說天尊名樂靜信,例皆淺俗,不傳後世。道藏列元始無量度人上品玅經於首,歷記天尊為說是經,開辟天地萬靈之跡。今道觀中皆供奉三清神像,元始天尊居中,以二指捏一圓球,以象混沌未分之狀,是所謂太元之先,萬物元始。上清靈寶天尊次之,真靈位業圖第二中位列「上清高聖太上玉宸元皇大道君」,以為萬道之主。靈寶天尊在唐宋及前時稱太上大道君或太上道君。雲笈七簽卷百一引洞玄本行經說:「太上道君者,於西那天郁察山浮羅之岳,坐七寶騫木之下。」元始天尊受之太上名號,「封郁悅那林昌玉臺天帝君,位登高聖,治玄都玉京。」職司為「廣度天人,慈心於萬劫,溥濟於眾生。功德之大,勳名繕於億劫之中,致今報為諸天所宗焉。」此皆臆造。道徒自造經書,往往託名天尊、道君,以為三清尊神各演說經書若干部,傳承如此如彼。
太清道德天尊,由神化道家人物老子而來。秦漢方仙道嬗變為東漢黃老道,東劉時已有人祠老子,楚王英「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後漢書本傳)。桓帝時曾兩次祠老子。上書襄楷傳載楷上書說:「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東漢邊韶老子銘說:「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 以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 與三光為終始,觀天作讖。……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可能正是在這種宗教氛圍中, 五斗米道遂以老子為教祖,是即「太上老君」。漢末牟融作理惑論,以老子與釋迦相比,說明道教之有老子猶佛教之有釋迦牟尼。
此後道教多以老子為教祖,如魏書.釋老志說:「道之原,出於老子。」又往往以老釋指道佛二教,此說雖為某些羽流所不允,如葛洪等人,但老子一書對道教教理影響極大,且唐時道教因老子而榮顯,老子神位定於一尊,老君在神仙世界中的地位遂不可動搖。宋以後民間雖以玉皇大帝與老君爭權威、尊位,但在道教中, 老君位於玉皇之上。即今道觀建置,三清殿閣必在西御之上。關於「三清」,朱熹認為「蓋效釋氏『三身』而為之爾」 (朱子語類.論道教) 。佛以一佛顯三身,道以一氣化三清。此亦所謂道教竊佛教經教之屬。  (張裕)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