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節

打春節又稱立春節。”一年之季在於春”春天賦予一切有生命的生物新的生機。以農業立國的中國農民,世世代代珍視春天,沒有春天的辛勤耕耘,那 來季秋的豐碩成果,沒有豐碩的成果,人們難以溫飽,社會難以進步發展。中國農民從這樸素的發展論出發,珍視春天,更重視立春這一天。

立春是春天的開始,是新年真正的開始。我國東、南、西、北方的農村都用各種形式來慶賀,祈求今年有好收成。

這一天,四鄉農村的村民,都約定成俗地傾家而出,集聚於各廟堂前,家家牽出經冬天養生休息後的耕牛,給耕牛披紅戴綠,鑼鼓,鞭炮喧天,迎耕 牛。耕牛需經過的街市以花點裝,成年男子或男小孩騎在耕牛背上,行街市而過,兩街聚集人群,爭相用柳枝或細樹枝作鞭,追打耕牛,稱之謂”打春”。婦女們則 爭相以麻、麥、米、豆、糕(糕多為農民自製的糯米土糕)拋打耕牛,拋出去的東西,拋在牛背上,以其多少,以什麼東西為最多,來預示豐收之兆。除此之外,家 家戶戶都食春餅或粉團油 ,稱之”咬春”。

春餅:春餅為麵粉製品。早在古代春餅作為”供品”,與女媧補天的傳說有關。後為立春節的節日食品,現已發展成為春節期間的節日食品。

上古時期,女媧氏補天拯救了人類,傳說女媧補天是用大地的泥土,製成一片大大的圓狀泥餅,附於上天,將天補平。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女媧氏補天 的功德,便在其”補天”的這一天用麵粉製成的一片片圓狀餅,大家嚼之,以示不忘女媧的補天功德。我國宋代以前,正月初七為”人日”,正月廿三日為”天穿 節”(即女媧氏補天的日子),這兩天,人們均將”春餅”供於庭前,名”熏天”、”拜天”。也有將春餅置屋頂上,名曰”補天”。可見,春餅的起源與上古時 期”女媧補天”的傳說有關。

宋代以後,春餅逐漸用於立春節”祭春”。《北平風俗類征歲時》一書載:”是日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蓋醃各類肉品,又炒各色炒菜,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

現時食春餅,不僅”祭天”、”拜天”、”祭春”的內容已蕩然無存,並且春餅也不再是立春這一天的特殊食品,而是整個新春的節令食品。

春餅食俗,雖南北相同,但也有所別。現時的春餅,主要有兩種吃法。一是將麵粉搓揉成麵皮,包入餡芯做成圓狀的薄餅,用油兩面煎至金黃,南方這 種吃法較多。二是將麵粉?成圓形的非常薄的麵皮,然而放入平底鍋內攤熟,成薄圓片備用。另用豆芽菜、乾粉絲、火腿絲、?菜芽、?蛋絲、肉絲等和在一起炒熟 (所有的餡芯原料均要切成絲狀,並且不得少於 7 種),然後將炒好的餡芯放入麵皮中卷而食之,另備一鍋湯作輔食。北方這種吃法較多。故北方至今稱春餅為薄餅。

粉團油 :立春這天,以糯米粉製成餅狀,以豆沙為餡,油煎至金黃食之,稱粉團油 。實際上便是現在的油煎糯米團子。

立春食粉團油(食追)的食俗,民間相傳與嫦娥奔月的神話有關。《三餘帖》一書載:”嫦娥奔月,羿日思之,一日夢中有童子諧告雲:正月天穿之日,或元夕月圓之時,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隅呼夫人名,三夕可降。如期果然,後世遂有在元夕或天穿節這天食粉團之俗”。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