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臥方式

 
對於體弱不適者,亦可用採用平臥或右側而臥,亦可調身養氣。
 
平臥者:將身體平躺于硬木板床上,身體放鬆,雙手足自然放開,成「大」字型,眼微閉、舌抵顎、無雜念,可放錄音帶默念佛號以助業障淨除或靜心觀想,血脈運行五臟六腑。若能在此中入睡,定可睡得輕鬆自在。
 
右側而臥者:耳、目、口、鼻姿勢如常。但頭及上身須略前俯,右腿略曲左腿置上,左掌心向下,輕放左足踝關節上面,右手掌心向上,伸開於太陽穴上,以最舒適為準。如<摩得勒伽論>:右脅臥,腳腳相累,不得散手腳,不得散亂心。此臥式,從生理學來看,確是有益於身體的。
 
註: 正坐或平坐,乃對於不能盤腿而坐之人,所用的方法。特別對於老人及體弱之人最宜,而氣脈亦容易流暢,無下肢麻痺之虞。「平坐」,即坐在椅子上。惟椅子不宜 太高或太低,以較個人膝蓋稍低,腳能著地為度。大腿與小腿成一直角,不可左右及前後傾斜,人儘量往後坐,使上腿整個平伏在椅上。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用此 坐法,自然而不吃力,使身體十分平穩,又可耐久坐。
 
註:單盤之人,不論左腳在右腳上或右腳在左腳上,缺點是著地的另一膝蓋不能夠緊貼坐墊上,入坐稍久,身體便向另一邊歪斜,只要自己覺得歪斜,稍加矯正亦無妨礙。
 
調身後到入坐時,須解衣寬帶,從容入坐。然後把身體左右搖動七、八次,就端正其身如上七支坐法所說,開口吐腹中穢氣三次,吐氣時想身中病邪之氣被排出 體外,吐畢,把舌頭抵上齶,由鼻徐徐吸入清氣三次。後將身體左右搖動數次,然後正身端坐,兀然不動。坐久若微覺身體或有俯仰斜曲,可隨時矯正。雙腿足麻, 可更換坐姿,不必勉強,返覆練習即可。坐畢後,應開口吐氣數次,令身中熱氣外散,然後慢慢的搖動身體,再動肩膀及頭頸,雙手摩擦發熱,摩臉及皮膚周圍,再 慢慢放兩腳,方可隨意動作。(上座是由粗至細,由動入靜;下座是由細至粗,由靜至動。)』
 
有一種調身是「經行」,用來解除坐與立的疲乏、瞌睡、散亂,原規定直來直去,如<十誦律>:比丘應直經行,不遲不疾,若不能直,可畫地作相,隨相而行。近今佛寺以旋繞式的經行亦可。
 
小止觀: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進止,動靜運為,悉須詳審。若所作粗獷,則氣息隨粗;以氣粗故,則心散難錄;兼復坐時煩憒,心不恬怡。身雖在定外,亦須用意逆作方便,後入禪時,須善安身得所。
 
初 至繩床,即須先安坐處,每令安穩。次當正腳:若半跏坐,以左腳置右腳上,令左腳指與右髀齊,右腳指與左髀齊。若欲全跏,即正右腳置左腳上。次解寬衣帶周 正,不令坐時脫落。次當安手:以左手置右手上,重累手相對,頓置左腳上。次當正身:先當挺動其身,並諸支節,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異。如是 已,則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聳。次正頭頸,令鼻與臍相對,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次當口吐濁氣,吐氣之法,開口放氣,不可令粗急,以之綿綿,恣氣而 出,想身中百脈不通處,放息隨氣而出。閉口,鼻納清氣。如是至三。若身息調和,但一亦足。次當閉口,唇齒纔相柱著,舌向上齶。次當閉眼,纔令斷外光而已。 當端身正坐,猶如奠石;無得身首四肢切爾搖動。是為初入禪定調身之法。舉要言之:不寬不急,是身調相。
 
西藏密宗對靜坐之觀點,使脈之調柔、透明:氣之導順,而細慢長;明點之淨化、昇華;持之即久,然後可以輕安得止。
 
密宗所用的坐姿,除了七支坐法,還有方便坐、菩薩坐、連花半月坐、匠工坐、垂足坐、法身坐、報身坐、化身坐等。
 
方便坐:修無上瑜伽者較為常用。坐於墊上,先以左腿內彎,左足抵會陰,次以右腿內彎,壓左腿,右足壓在左足髁上,使雙膝皆緊貼坐墊。足跟抵會陰,有刺激丹田火生起,並迫令氣循中脈上行的作用。
 
菩薩坐:即以右腿壓左腿的單盤坐,修增益法用之。
 
蓮花半月坐:以二腿內彎,二足心相合而坐,修懷愛法用之。
 
匠工坐:以右小腿內彎,橫置坐墊上,左腿豎膝,修降伏法用之。
 
垂足坐:坐於椅子上,兩腿下垂,二足踏地,或二足交叉,足尖點地。
 
法身坐:一名「獅子坐法」,二足心相對合,坐於墊上,與蓮花半月坐同,而二手著金剛拳相並,置於二足跟與會陰之間的坐墊上,背、項挺直,舌抵上齶,抬頭仰視。
 
報身坐:一名「象臥坐法」,跪於地上,兩肘支地,二掌托頰,十指豎直,脊柱挺直,兩眼斜視左右虛空。
 
化身法:一名「仙人坐」,蹲踞而坐,二足並攏,髁骨相融,雙膝抵胸,兩手交叉分撫兩膝,右上左下(此坐式可治熱病),或交搶兩脅,右外左內(此坐式可治寒病),或握拳托頰(此坐式可治寒熱病),直脊聳肩,氣內吸,腹貼脊,兩眼凝眸下視。
 
法、報、化三身坐式,主要用於修大圓滿且卻、妥噶之用。
 
臥式有「曠野陳屍」式:仰臥,全身放鬆,兩手各握金剛拳,分置左右大腿側。
 
立式有金剛立及忿怒姿勢。
 
金剛立:站立於坐墊上,二足跟相並,二膝外張,腰挺直,二手於頂上約二指處合掌,二肘外張,頜壓喉結,二肘、二膝用力,使全身形直立的金剛杵。
 
忿怒立式:二足跨立,右屈左伸,右手作「期克印」上揚,左手當胸,雙目怒視虛空,多用於對治靜坐時的昏沉散亂,站立的時間不可過長。
 
*注意事項:
 
•  衣著要寬鬆舒適、柔軟以免妨礙血液循環,即眼鏡手錶,亦應除下。又避免吵雜聲,有人突然呼喚,甚至推挽,至令卒爾受驚為之大忌。
 
•  飽飯之後一小時內必勿靜坐,如果打坐時,血液都集中於腸胃,飽則胃會充血,不合乎生理衛生,並且易昏沉。亦不可過飢餓來坐,飢則胃會痙攣,因氣不順又沒氣力,容易昏沈愛睡或易分散心神,故言:飢則胃陽動,飽則胃陰凝,最好保持七八分飽。
 
•  靜坐時避免窗口直接吹風,及電風扇直吹,或冷氣機之送風處靜坐,以免引起傷風的毛病。又背部不可靠牆壁及物件,免氣血受阻礙;右背部靠物,使氣脈不能上行,反向心臟前進,嚴重,易致吐血。
 
•  靜坐時,雙肩及膝蓋處以須用毛巾蓋著,以免受寒入骨,造成往後有風濕及酸痛情況。
 
•  室內光線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室內空氣不能有異味或喧嘩之聲,一般或點燃沈檀香來靜坐,使空氣污濁,影響呼吸系統,如一定要點以少為好,保持新鮮空氣對流。過熱(強烈太陽)、潮濕、風大、無蔭涼處不易靜坐,如坐時增加妄想,妨礙心理的安寧。
 
•  靜坐如發現生理上突發之病態,例如:頭暈、氣上沖等應即刻停止靜坐或請問專家。或有八觸的感覺,應觀察忍耐之。
 
•  靜坐必須有恆常之心,不間斷地練習,除非特殊事故,最好不要間斷。
 
•  初學先擇時間靜坐,早上四點至六點,下午五點至七點,晚間九點至十點;避免子、午時打坐,免招疾厄。
 
•  靜坐時,在身旁放一碗生水,可助入靜;靜坐後半小時,才能摸觸冷水,吐口水,大小便及洗澡(否則會虛脫現象)。
 
•  靜坐前避免劇烈運動及情緒變化,或做粗重工作,使氣血脈沸騰不宜入靜。應休息數分鐘,否則易血管破裂。
 
•  跏趺坐須用厚軟墊,約在二寸至四寸間。若不用坐墊而跏趺坐,有阻滯氣血之弊,平常坐時,脊骨皆略彎曲,亦會陷胸,故須用軟墊。雙盤墊物可薄,厚則上身不穩;單盤墊物須厚,薄則雙腿容易酸麻。可隨個人做適當調整。儘量不使用冰涼坐墊,除嚴夏之外。
 
•  靜坐中常保祥和微笑,使面部神經鬆弛,若面部生硬,內心亦隨之僵硬;心情自然放鬆,效果增倍。如緊張會使氣充斥於肺部。
 
•  充足睡眠始可靜坐,不可坐中一直昏沉下去,這是不良習慣,寧可不坐去禮佛、拜懺、誦經等,也絕不空度一生。短暫昏沉時,可輕轉脊骨數次或雙眼張開,總之要常常注意。
 
•  靜坐一段時間,有人身體內會產生搖動、脈動、氣動,不必緊張或過度介意,只是氣機在肌肉中流動而已,是自然現象,但外體相絕不可動,否則久之易入魔道,或氣血不通也會造成,稍休息片刻就會恢復了。
 
•  靜坐前不飲大量的水,以免干擾坐中工夫;靜坐後不吃煎燥熱熱食物,如胡椒粉、油炸、火烤之物及冰涼食品。
 
•  憂鬱與憤怒,能使胃分泌停止,消化器官痙攣,肝火上火,心跳不整,氣血失調。及焦急的精神,緊張的情緒,幻想過多者,身體動搖虛弱者(搖動會使元神散亂, 靈鬼易進入體內。),易驚恐者不易靜坐。做深長呼吸可將內心之喜哀樂的情緒排除掉。(古德云:大怒入坐與過樂入坐,會導致氣脈相逆,而使諸脈紊亂。喜、 怒、哀、樂、愛、惡、欲之七情,甚者不必說,即使是最輕微者亦能使脈紊亂,氣之竄逆,足為靜坐之大礙。)
 
•  靜坐時,腿、背、頭會很硬,有沈重感覺時,要做軟身運動及用功迴向。
 
•  耳朵有蟬叫聲,乃是火氣上升或有躁音震動所造成暫時性耳鳴,可用鳴天鼓對治之。
 
•  靜坐中不可有希求名利之心,勿求有異境現象;有幻相乃是靈氣刺激腦神經的反射作用,決不可害怕恐怖。
 
•  靜坐中,不能坐下來什麼都不想,一片空白是不對的,已經違反思惟修的涵義。
 
•  靜坐之人應做到與世無爭、與物無競、淡然無慾、靜修無間的修養;靜坐後的結果,就會是心情更清朗,知得更廣闊,腦筋更清醒,快樂自在,心量也大,智慧也大,智彗增廣。因呼吸保持深長細,能喚起智力、記憶力、理解力又可促進腦部思想的敏達。
 
•  夏天靜坐而出汗,可令身心健康,但不能用濕毛巾擦身體,而用乾毛巾來得適宜,免攝汗得病,而且濕衣要換為乾衣。冬天要毛氈披於身外免受寒。
 
•  靜坐後的動作:
 
•  頭部搖動,雙手推拿後頸及摩臉,使腦部恢復正常。
 
•  摩擦雙手心背及手臂,促進體內氣脈循環。
 
•  摩推膝蓋,促進雙腿及腹部內氣脈正常。
 
•  摩擦身體及關節處,使肌骨運作正常。
 
有了以上動作,才可以下坐,這也才不會傷到氣脈。
 
.女子在經期時、懷孕期間不可靜坐。又靜坐中不宜守丹田(經期過後正常,才可以守臍輪),易守腳底湧泉穴,最安全。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