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矯正

一、 整脊醫學之沿革和發展趨勢

(一)    沿革:

整脊醫學是美國帕爾曼醫生所創,他把一位耳聾十七年的黑人清潔夫用整脊手法恢復其聽力後,整脊醫學就迅速的震驚醫壇並傳遍全美國。

(二)    發展趨勢:

◎整脊醫學是從脊椎的結構角度上來研究健康和疾病的問題,對脊椎之機械力學和神經學之相互關係,尤為注重。

◎因肌肉骨骼結構的錯位,使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而導致其所支配的內臟出現病症。

◎    整脊醫學是一種不吃藥、不打針、不開刀又有療效的醫療方法,更無副作用,因而得到美國廣大民眾喜愛。

二、 基礎理論:

整脊就是把錯位的椎體、關節、椎間板等使其歸復原位,讓病變的器官、軟組織或細胞能重新獲得營養,進而痊癒。

整脊更可提高免疫力,強化自身對病菌的抵抗能力,維護健康比治療疾病更為重要。

 

脊椎的結構與功能

一、 結構:

人類有33塊脊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薦椎5塊,尾椎4塊。有椎間板23個,關節134個、神經根31對。

整個一條脊椎,從側面看去像“S”型,從正面看去像“I”型,一旦側視的脊椎弧度“S”型曲線,

不再呈“S”型,那就會產生疼痛或疾病了。

每一節脊椎骨可分為二部份,前面是圓形的厚骨,後面是W字型的骨架,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圓洞,像

隧道一樣,脊髓便由此隧道通過,脊髓由無數的神經纖維構成,它將感受到的觸覺、溫覺、痛覺傳到

腦部,也同樣地將腦部的命令傳送到全身各個器官(自律神經例外)肌肉、和腺體上去使之產生運動。

二、 功能:

1.     支撐體重。

2.     傳導重力以維持身體平衡。

3.     保護脊髓和神經根。

4.     與肋骨形成胸腔及與髂骨形成骨盆腔,使內臟得以存放。

 

椎間板的功能

椎間板的功能像避震器一樣,使我們的神經系統不致因過度的運動而造成任何震盪,並使椎柱能在瞬

間適應其前彎、後仰、側彎及旋轉的動作變化,和維持椎間孔正常情況不致變形。

突出之椎間板久而久之就會鈣化,對神經根、交感神經、後縱韌帶、椎動脈,甚至對脊髓也會造成壓

迫或刺激,而產生病變。

 

使神經產生病變或反射疼痛的原因

一、 非壓迫性因素:

緊張、痙攣、僵硬、腫脹、損傷、觸痛、黏連、姿態不良、情緒不穩、椎間板營養不足、及肌肉含鹽量過高。

二、 壓迫性因素:

1.     椎體傾斜、旋轉、鬆動。

2.     椎間板突出或脫出

3.     椎體後緣骨刺

4.     黃韌帶肥厚

5.     小面關節骨刺

6.     椎間孔窄(椎間孔裏有神經根、淋巴管、動脈、靜脈)

兄弟椎在臨床上的功效

脊椎兩端存著互動的關係,如治療頸椎第一椎時,如能在腰椎第五椎同時矯正,其效果更好,此法多用於內科病。

31對神經根與椎體的關係

頸椎有7塊,但有8對神經根

胸椎有12塊,有12對神經根

腰椎有5塊,有5對神經根

薦椎有5塊,有5對神經根

尾椎有4塊,只有1對神經根

 

脊椎鎖定的技巧

直接矯正法:用在胸椎、薦椎、尾椎  是直接傳送矯正力量,所以不需要鎖定。

間接矯正法:用在頸椎、腰椎  利用槓桿原理傳送矯正力量,所以需要鎖定。

 

如何保養脊椎避免壓迫脊椎神經

1.     保持正確姿勢:尤以坐姿及睡姿特別須注意。

2.     不做激烈及跳躍運動:嚴重者尚須臥床休息。

3.     不睡太軟床舖。

4.     不抱重物,肩挑重物應以兩側肩部輪流負擔。

5.     常做柔軟體操,避免肌肉僵硬,減緩鈣質流失。

6.     穿著輕快、柔軟且具有彈性的鞋子。

7.     常做熱水浴可消除肌肉緊張。

8.     盡可能到海水浴場做仰泳。

9.     定期做脊椎矯正。

10.   飲食避免過量,防止體重過重,攝取足夠鈣質,防止骨質疏鬆症提早發生。

11.   酸痛來犯,即早治療。

 

神經根與病變的關係

C1:頭痛、頭皮炎、頭暈、失眠、高血壓、眼疾、記憶減退

C2:鼻竇炎、鼻過敏、耳聾、扁桃腺炎、腮腺炎、失聲

C3:咽喉炎、肩酸痛、交感神經亢進、呼吸不順

C4:頭部肌肉痛、肩頸痛、臂無力、臉部血管壓迫

C5:氣管炎、肘痛

C6:甲狀腺炎、副甲狀腺炎、手腕痛

C7:富貴手、手指炎

C8:氣管炎、灰指甲

 

T1:心臟病、大動脈炎

T2:心臟病、食道炎、心瓣膜炎

T3:支氣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

T4:肺結核、胸痛、乳癌

T5:肝炎、肝癌、膽炎、脾腫

T6:胃炎、胰臟炎

T7:胃炎、十二指腸炎

T8:小腸炎

T9:小腸炎、腎上腺炎

T10:盲腸炎、腎臟炎、疝氣

T11:腎臟炎、大腸炎、性無能

T12:膀胱炎、大腸炎、頻尿

 

L1:輸尿管炎、大腿痛、血尿

L2:卵巢炎、子宮外孕、輸尿管阻塞

L3:子宮肌瘤、膝痛、膀胱病

L4:腰痛、膝痛、坐骨神經痛

L5:坐骨神經痛、痔瘡、小腿痛、踝痛

S1~S5:攝護腺炎、臀部痛、髖關節炎、性病

C:肛門炎、尾椎痛、直腸炎、直腸癌

 

頸椎矯正法

              1.     頸椎兩側大筋拿法

              2.     頸椎骨上下移動

              3.     頸椎骨左右橫向按摩

舒緩---  4.     仰臥頸椎由後往前牽伸

              5.     頸椎槓桿式側向調整

              6.     頸椎側向牽伸

              7.     伏臥頸椎上、下牽伸、頓力調整

8.     仰臥鎖定受限椎體、左右頓力調整 C3~C7

9.     正坐拔伸左右頓力調整 C1~C2

10.   正坐旋轉調整

C2與C7後面的延長線交於一點所夾成的對頂角,如果大於40度,表示頸椎曲線太彎,小於40度表示太直。

 

禁忌事項:

1.     有中風者,不宜做矯正。

2.     老人有頭暈和偏頭痛不宜做矯正。

3.     肌肉痙攣時不做矯正。

 

胸椎矯正法

              1.     胸椎雙側指腹按揉法

              2.     胸椎雙側掌揉法

舒緩---  3.     胸椎雙側直滾法

              4.     胸椎雙掌旋轉式側按法

              5.     胸椎脊突直按法

              6.     胸椎橫突直按法

7.     上胸矯正(T1~T4)站立拉腕提肩頂胸

8.     中胸矯正(T5~T7)坐姿拉腕提肩頂膝

9.     下胸矯正(T8~T12)提壓肩頂膝(危險手法)

10.   美式手法(T4~T12)

11.   日式手法(T1~T4)

T3與T10後面的延長線所夾的對頂角,如果大於43度,表示胸椎曲線太彎,小於43度表示太直。

 

注意事項:

1.     力量適切,避免傷及肋骨。

2.     對瘦弱病人,其胸前應抱一個枕頭,以免壓痛。

 

腰椎矯正法

1.     舒緩同胸椎舒緩

2.     腰椎坐扳法

3.     斜扳法(正向、反向)

4.     膝肩對壓法(仰臥)

5.     單腿直扳法

6.     雙腿直扳法

7.     扳肩推腰法

8.     魚躍式調整法

L1與L5後面的沿長線所夾的對頂角,如果大於35度,表示腰椎曲線太彎了,小於35度表示太直。

 

注意事項:

 急性腰痛,不適宜施行矯正手法,應多用舒緩手法。

 

薦椎、尾椎、恥骨矯正法

              1.     腰薦左掌右肘法(臉向後)

              2.     雙拳下壓法

舒緩---  3.     壓足推薦法

              4.     單抱膝壓轉法

              5.     抬雙腿踏薦法

6.     腰薦側臥掌根頓推法

7.     薦椎側臥掌根前下頓推旋轉法

8.     雙腿滾輪式調整法

9.     尾椎食指體內矯正法

10.   恥骨上升矯正

11.   恥骨下降矯正

 

骨盤、長短腿矯正法

 

                                                             大部

1.     骨盤往前、往上旋轉之矯正---  

                修飾

                                                            大部

2.     骨盤往後、往下旋轉之矯正---  

               修飾

3.長腿矯正  髖關節內收

4.短腿矯正  髖關節外放,再直接頓力

 

顱骨調整

結構:

頭顱骨共有22塊,其中有5塊(枕骨、蝶骨、篩骨、顳骨2塊)是脊椎骨向上延伸的變形椎骨。脊椎骨

向下延伸的變形椎骨也是5塊,那就是薦椎。既然脊椎神經31對經由椎體兩側椎間孔穿過走出,那麼

的12對神經也是經由枕骨、蝶骨、篩骨、顳骨的孔洞中穿過走出。

 

檢查:

沿著患者眼眶的上緣,用拇指可找到5個壓痛點,另在印堂兩側也可以找到第6個壓痛點。

如在6個位置中有1個或多個壓痛點,則表示顱骨需要調整。

 

調整技巧:

1.     人在吸氣的時候,頭顱骨是分開的,這是調整顱骨的最好時候。

2.     患者需腳背上屈。

3.     施力方向只能用弧形方向。

 

顳頷關節矯正

顳頷關節移位會引起疼痛、眩暈、頭痛、聽覺障礙等。

患者:

1.     向前向下錯位之矯正

2.     向上向側錯位之矯正

3.     向下向側錯位之矯正

 

肋骨矯正

1.     前端舒緩 (吸)

2.     後端舒緩 (吸)

3.     兩側舒緩 (吐)

病人吸氣困難    1、2、3肋骨錯位

病人吐氣困難    5、6、7肋骨錯位

病人吸吐都困難   4肋骨錯位

矯正手法:

1.     肋骨1~4指尖矯正法

2.     肋骨4~7平手矯正法

3.     肋骨8~12旋轉矯正法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