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
元宵節是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古化,我們的祖先把一年分為”三元”。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農歷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把夜稱之謂宵,所以把”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昃我國的傳統燈節,它起源於漢代。漢書上記載:有一年,漢武帝劉徹久病不愈,有一巫師,說他能召來天上的太一神治病,漢武帝便要他前去 召之。神對漢武帝說:”天子莫要憂慮病情,病便會很快好轉”。漢武帝雖看不見這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太一神的模樣,但一想到自己竟能與神對話,深感榮幸,高興 之餘,病也輕了幾許。
又過了些日子,漢武帝的病完全好了,恢復了健康,他大赦天下,修建祠壇,從此之後,每到正月十五這一天,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太一神。天上明月高照,地下彩燈,人群喧鬧,元宵燈節,這一習俗便逐漸形成。
到了隋朝元宵節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除後主是南陳最後一個皇帝。他有一妹妹被封為樂昌公主,才貌雙全,嫁給了一個叫徐德信的舍人為妻。徐 德言看到南陳政治腐敗,滅之指日可待,便對樂昌公主說:以您的才貌亡國後必將落入權豪之手,到那時倘若我們姻緣未絕,如何相見?於是夫妻兩人商量,打破一 面銅鏡,各執一半,作為日後重見的憑證,並約定一旦亡國,兩人離散,在正月十五日這一天,到賣鏡子的街市相見。果然,時隔不久,南陳被隋所滅,樂昌公主落 入隋朝大將楊素之手。由於樂昌公主才貌絕世,頗受楊素寵愛。而她的丈夫徐德言卻顛沛流離,千里尋妻到京城,樂昌公主也日夜思念丈夫的安危。正月十五日,她 派人以賣破鏡為名,到鏡市尋夫。派去的人與持破鏡的徐德言相見,將破鏡合在一起果然重圓。樂昌公主得知其夫還健在,卻無法與之相見,連日茶不思,飯不香。 楊素知情後,也被他們堅貞的愛情所打動,於是,召來徐德言讓他們夫妻團圓。這就是成語”破鏡重圓”的故事。
這一故事發生在元宵節,正反映了當時元宵節的熱鬧與繁華,所以,元宵節又是親人、情人相會的時節。
唐代的元宵節更是花樣翻新,巧奪天工。唐初時期,每夜都城長安實行宵禁製度。每至傍晚,鼓聲一起,上至朝廷百官,下至市民百姓都必須返回各自 住宅,一座百萬人的長安城,頃刻空無一人。但是在元宵節前後幾日內,卻特許放禁三夜,就這以後,元宵節奢侈之風也極盛,元宵夜,普通百姓之家只是食元宵 (湯圓),而各酒樓、餐館奇茶異酒、山珍海味,隨索隨應,光輝滿屋,熱鬧非凡,令人駐足而觀。直至金?屢唱,興猶未己。甚至飲得醉醺醺 … 。如此諸是,難以枚舉。
唐代不僅京師長安元宵節十分熱鬧,全國城鄉也是一片歡騰。民間還興起拔河比賽,當時的拔河比賽,與今天略有不同,除一根四、五丈長的麻繩外,兩頭分別系有小繩數百條,供大家拉拔,拔時鑼鼓齊鳴,煞是壯觀。
宋代的元宵節與唐代略有不同,宋代皇帝不僅”與民同樂”,觀燈看舞,還形成了一種定俗。同時,燈籠製作比唐代更為豪華。
明清時期的元宵節,民間娛樂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有舞獅子、舞龍、鬧社火、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猜燈迷 … 諸多活動。
總之,我國的元宵節,經歷了數千年之後更加爭奇鬥艷,形式總多。在長期的繼承與沿襲過程中,元宵節食元宵的食俗幾千年來始終一脈相承,代代相傳,至今不衰。當然,元宵的製作,也在歷史的過程中不斷發展。
元宵:吃元宵是元宵節重要的標志之一,民間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說,吃元宵取”團”和”圓”之音,寓意在歲首第一個月圓之夜,”一年明月打頭圓”之時,普天下的親人也需太太平平團團圓圓。
吃元宵的食俗根據記載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元宵的製作也不斷變化。作為一種特定的節令食品,元宵始於晉而盛於唐。《荊楚歲時記》已有”正月十 五作豆糜油糕”記載。這種豆糜油糕便是元宵的前身。後來逐漸發展成圓狀,但沒有餡。唐代的”元宵”稱為”湯圓中牢子”或”粉果”,形狀與現時差不多。明清 時期的元宵品種已更多了。《清稗類鈔》載:”一歲貨聲,桂花山楂元宵”。注釋曰:”挑擔,前設鍋爐,山楂白糖奶油,加果加餡。”這段記載不僅使我們知道了 當時的元宵已與今天的基本相同,並且還使我們窺見到當時的經營方式──肩挑的小湯圓擔,沿街賣,聲聲不絕。現時的”元宵”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沒有餡的小 圓子、或稱湯圓;另一類是有餡的稱湯團、都為米粉製品,花色繁多,卻風味各異。
桂花湯圓:將糯米粉加開水搓揉成皮麵,再逐一搓成彈丸大小的圓子,下沸水鍋煮,待湯圓浮沸水上即熟,加糖桂花、白糖即成。桂花湯圓,黃、白相交,色澤文雅,甜香適口,製作簡單,是元宵節中國家庭最常見的一種元宵。
藕粉湯圓:先將藕粉加冷水加糖放至盛器內,上爐子調熟,以稠稀適中為好備用。然後將煮熟的湯圓先撈入碗內,後加入調熟的藕粉即成。藕粉湯圓甜糯爽口,助消化,是元宵節老人、兒童喜食的元宵。
其次還有赤豆湯圓、芝麻湯圓、果仁湯圓、什錦湯圓等,花色品種舉不勝舉。
湯圓:是有餡的元宵食品,有甜、有鹽,鹽味的以鮮肉、羊肉、蟹粉、蝦仁等為餡芯;甜味的有豆沙、芝麻、薄荷、玫瑰、白糖等。這類湯團的製作, 先要製好餡芯,將糯米粉搓揉成麵團,然後摘成小團,再將小團撳成扁圓狀,將餡芯包進去後,左手抓住麵皮,右手五指將麵皮四周緩緩向中間掐至四周麵皮將餡芯 全部包住。湯團的製作關鍵在這”掐”的過程,?得不好,湯團經不起煮,會在鍋內碎碎。
湯團的食法也多種多樣,甜鹹各異,但也有甜鹹湯團一起吃的,南方稱之為”五色湯團”的便是甜鹹相交,各色不同的湯團同食。比如:白糖白色、玫瑰紅色、薄荷綠色、芝麻黑色、鮮肉黃色。五色湯團色澤艷麗,風味各異,食時情緒興然,確是莫大的享受。
其次,還有棗仁、水晶、山楂等作餡的特色湯團。元宵一般都是水煮,也有蒸煮和油炸食之的。我國現時元宵節的元宵,最為著名的有:蘇州的”五色 湯團”;貴陽的”吳家八寶湯團”;成都的”賴湯圓”和”郭湯圓”。真是各有特色,各具千秋。近年來,元宵的製作、配方、工藝更加精良。原料糯米粉由乾粉改 成米磨粉,麵皮更為細糯,滑韌。餡芯除傳統的之外,還開發了巧克力、葡萄、椰蓉等營養型,水果型和色素。這些元宵的最大特色是皮薄餡多,開鍋便熟,麵皮軟 糯,餡芯細香,深受人們的歡迎,為元宵佳節豐富人們的飲食生活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