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戒的傳度和傳戒的儀式如何?
道教戒律是道士修持的重要法度。戒律條文制訂出來之後,如何向教徒貫徹,使之成為共同的修持準則,潛移默運到教徒的言行踐覆之中,便是一個推行教法的重要問題。
用張貼文告的形式,將戒律條文公布於眾,是道教推行戒律的一項重要措施,而且頗有傳統。據元道元陸道和編全真清規,全真教早期便張貼文塝以公布清規戒律,其書載有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長春真人規榜二則,都是公布戒律的文告。從內容上看,文告主要涉及到叢林制宮觀的組織管理、常住道眾的行為規範。文告公布的戒律,不針對具體的人,可以說是叢林制宮觀內宗教生活的基本守則。
道教推行戒律,還有另一個歷史更悠久的傳統,即傳授經戒,這個傳統從南北朝時便開始了。傳戒的同時授經籙,既與道教的教階制度密切相關,又是教內通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南北朝隋唐時期,道教的戒律傳度大約是附屬於經書傳授的。經書傳授要求隱祕,所以傳戒活動也不公開。如據隋唐之際道書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卷五,受稱高玄弟子時,得傳五種經書,即老子道德經二卷、河上真人註上下二卷、五千文朝儀雜說一卷、關令內傳一卷、戒文一卷。
戒文的內容當然是戒律,戒律傳度附屬於傳經活動,於此可見。再以大約同時出世的道書傳授經戒儀註訣為例。此書講述太玄部十卷經的傳授,受者稱太上道德法師。十卷經即道經一卷、德經一卷、河上公章句上下二卷、想爾註上下二卷、老君思神圖註訣一卷、老君傳授經戒儀註訣一卷、老君自然朝儀註訣一卷、老君自然齋儀一卷。經目中不含戒律書文,但因為是「傳授經戒」,可信戒文是同時傳授的。據其說,傳授經戒時要設齋會,延請師長的朋友、門徒等,「必是同志,不可異人。」其中,以一人為正師、一人為監度師、一人為證盟師,其次以五人為都講,稱「五保」,以六人為監齋,以七人為侍經、以八人為侍香、以九人為侍燈。所傳經戒,由師長手書一通以授弟子,弟子再手書一通以奉師長,並要求作精確校對。受經戒後,以相同經書一式兩份,一份柏函盛之,妥善封存,另一份作平時誦習之用。對於這些經戒,「自非同志,慎勿假借,竊寫盜取,其罪尤深」(道藏第三十二冊一七二頁)從這裏可以看到,由於授經要求隱祕,使傳戒活動也具有隱祕性。另據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說:「道士女冠受經戒已,皆當誦其戒文,使精熟。每至月一日、十五日、三十日,總集法堂,遞相簡閱。」 ( 道藏第二十四冊七六○頁) 這種相互監督檢查的制度,大概在同門之道士內施行,所以經戒雖非公開傳授,但有以克服徇私偽濫。
這種授經同時傳戒的傳統,在道教中歷代相沿。如據宋代孫夷中集三洞修道儀,受稱高玄法師時,要「參究道德經、西升經、玉曆經、玅真經、寶光經、枕中經、存思神圖、太上文節解、內解、自然齋法儀、道德威儀一百五十條、道德律五百條、道德戒一百八十三科。」 ( 道藏第三十二冊一六七頁) 戒律傳度附屬於經書傳授,將戒律的推行與經法教學結合起來,並根據所受經戒的不同確定教階,如高玄師、升玄法師、三洞法師等,使教徒知進取,是道教推行教法的一項重要措施。
按照道教自身的理解,戒律的傳度象徵著教法的薪火相傳,是道脈綿延的一種表徵,所以有一套規範化的儀式,以體現其對於神聖事業的慎重。北宋道士賈善翔編太上出家傳度儀,系統載述為新出家道士傳度戒律的儀式。其儀略如下述。
主持傳度儀的, 有三師, 即經師、 籍師、度師。先引受戒弟子於神像前,三拜上香,再由度師祝香,禱告神真,具陳出家受戒之意。
再設案,度師坐於案前,受戒弟子禮拜度師,面北長跪,聽度師講說出家因緣,內容是引據本際經等經書關於出家受戒的段落,告誡受戒機緣及鄭重之意。
次則向北遙拜帝王、向先祖墳塋遙拜、拜辭父母、親知朋友。引受戒弟子立於三師前,由知磬請三師宣三歸依。受戒弟子再長跪,具文自陳請求傳度之意。復由度師讀白文,請保舉師為脫俗衣。
保舉師脫去受戒弟子俗衣後,要念誦讚辭。受戒弟子改著道服, 次序是先著履, 其次繫裙、 著雲袖、披道服,每穿一件,都由度師誦讚辭。頂簪寇之前,先由度師持於手中讚辭,然後受戒弟子長跪度師座側,為戴冠, 同時念三遍「與道合同」。受戒弟子執簡後,由度師為說十戒。 每說一戒畢,即問「能持否? 」受戒後,度師向受戒弟子有一番鄭重告誡,最後引受戒弟子禮拜三師,發十二願(以上並見道藏第三十二冊一六一~一六五頁)
自元以降,道教正一派通行授籙,全真派則通行傳戒。元明兩朝,全真傳戒大概是非公開的,如清初王常月從全真龍門派第六代律師趙復陽受戒,是密於天壇王母洞舉行的。全真派公開傳戒,由王常月創例。王常月曾於北京白雲觀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但全真傳戒三壇中的第二壇依然是密壇,大概屬於非公開傳戒的遺風。
清代全真派的傳戒活動,可略見於小柳司氣太白雲觀志載述。據其說,清初傳戒,每年以二千人為定額,以百日為期。嘉慶以後,漸次削減。每年的傳戒活動,分為春秋兩期,春戒自二月十五日至四月初八日,秋戒自十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初八日。各地道院來求戒的戒子,提前半月報到註冊。戒前三日,照冊清點,沐浴一次。戒壇則分為三期。第一期在大殿前舉行, 宣告要目。第二壇為密壇,夜深人靜時傳度,發給戒衣、戒牒、錫缽、規四種法物。第三壇宣示全真大戒。
受戒的戒子,要接受經典考試和行為舉止的考查,最後成績要作記錄,並以千字文為序,排定名次。記錄上寫明字號名次,戒子姓名、道號、年齡、生辰、出家道觀、度師姓名等。其中,得天字第一號者,將作為方丈的候選人。
傳戒時,方丈稱律師。以下又有八大師,即講解經文的證盟大師、監督戒儀的監戒大師、為作保袡保戒的保舉大師、教導戒壇儀規的演禮大師,糾正戒子儀規的糾儀大師、負責經堂誦經禮懺的提科大師、為戒子定道號的登籙大師、主持道場的引請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