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品

 

我必備犧牲、祭品、酒醴及圭璧帛、祭畢藉「燔燎」之一縷輕煙,將此赤忱上達天庭,即所謂煙祀也。其犧牲又分全牛、 全羊、 全豬之「太牢之祭」及全羊、全豬之「少牢之祭」,祭品則採農作物,醴酒係祭祀要件。所謂三獻即三奠酒也,獻圭璧係崇隆神之地位及權威,以及尊貴無染,幣帛則類同獻財,或曰「用幣於社」 即今民間金紙之起源也。過去列入空祀之廟,如關帝廟、媽祖廟等,往往沿用此法,但道觀則不用之,蓋因道教禁殺,不得宰殺牲畜,廣成先生杜光庭刪定散壇醮儀說:「牲牷血食稱祭,蔬果精珍稱醮」。是知醮是祭的別稱,但忌殺生,臺灣道廟眾多,除醮會延請道士執掌外,年例祭典採三獻禮者眾,第以過程不一,且多不明含義,實失恭敬之意,為求儀注劃一,並能節省時間,復能盡其禮數,特為調整,爰列其要點並說明之:
一、 道廟祭禮不同於祭孔,蓋以孔廟每年僅有春秋二祭,平日並無香火,故祭之始須啟扉迎神,祭畢須送神合扉,但道廟係宗教上建築物,終年香火鼎盛, 信徒絡繹不絕, 神恆在焉, 豈須迎神,更不可將神送走, 是以道廟之祭不可有「啟扉迎神」及「送神合扉」之程序, 當前道廟有「接駕」「送駕」之舉全屬非是。
二、 道教崇尚自然,藉鐘鼓聲數及輕重徐疾以象徵天象變化,除宮觀之晨鐘暮鼓另有敲擊之法外,在祭祀時常用卅六鐘七十二鼓以示隆重,七二、三六之數是曰「風調雨順」也。亦即國有明君,中悉清官,下皆良民,世界無有歹人,因而全無壞事,如此聖王之世,天必降瑞,是則五日一風十日一雨,年有七十二風三十六雨,此即風調雨順也,陰陽交泰天人和諧,則自然國泰民安,故道廟有事,亦必以此為禱,並於祭祀中行之,除另以文字表達外,亦以鐘鼓之數以象聖世。
三、 道教不尚血食之祭,故廟祀祭品亦以下列各物為準:
(1)香-無為也。焚香祭拜天地鬼神乃道教首務之一,《尚書》云:至治馨香, 感于神明,焚香以降神。《太上黃籙齋醮儀》云:香者,傳心達信,上感神靈。焚香旨在藉其裊裊香煙,達到人神交流之目的,俗說:拜可以無酒,可以無肉,不可無香。
道教祭祀陽神焚香三炷, 陰神燒香二炷,蓋因傳統觀念上單屬陽,雙屬陰之故也。道教信仰淵源於古代道家,首重敬天,三清即天,三炷香代表三清,即蒙微禮敬於天。
(2)花-自然也。鮮花敬神,旨在藉其花香蕩漾,淨化聖域,取悅於神;道家以靈芝祭祀神明,因靈芝孕育天地自然靈氣,代表天瑞,因靈芝取之不易,改用桐木雕成靈芝形狀,因桐木乃鳳凰棲息之木,故視桐木為吉祥之木。近代祀典頻繁,進而簡化,採用鮮花敬神。
敬神供花, 以梅、 蘭、 菊、 竹四季之花,列為上品,次為水仙、 牡丹、 蓮花。敬神供花, 首重清香, 故玉蘭、桂花、夜來香、含笑花、指甲花、菊花等為代表,最宜供神。香味強烈及妖豔有刺花品,忌用祀神。
(3)燭(火)-順化也。祭祀鬼神先燃燭,後點香:燈者,破暗燭幽,下開泉液。燃燈,旨在突破黑暗,照耀己身光明。凡祭祀神祇須用爟。「爟」、火也。古人祭祀神靈,用爟台,添木油點火,名曰爟火。火能驅離妖魅,照耀人身元辰。燃燈者,上光三景,下徹九幽,八習九夜,並見光明。因此祭祀燃燈光愈亮,祈功之效愈顯也。
(4)荼(水)-清淨也。茶是祭祀鬼神必備之品, 古人說:茶為靈秀之物, 吸收天地自然靈氣, 受日月精華,乃結合天地人三才,茶具有超凡脫俗之,並視為仙露。故祭祀鬼神,茶乃上品。天師立道教以來,規定道觀宮廟須早晚祀茶一次,以示威儀。祭祀時須先焚香禱祝,祈神納敬,如不便泡茶時,可用茶葉置放杯中代表。民間以開水代茶祀敬,則誤解敬茶之意。
道教以「清淨、無為、自然、順化」為基本教義,道教禮神採用「香、花、水、燭」四供養,即係象徵其基本理念及精神。
(5)果-水果五、乾果五(天有五緯、地有五嶽、數有五行、人有五臟,一為數之根、九為數之尊,五為戊己土、又為中數故取其中) 。 悲帾,生於四時,含有五行之氣:民間祭祀鬼神所用供果,名曰四果。道家所謂四果者,乃指四時所生之果也。道家祭祀皆以五果為主, 其意取陰陽五行,法天地自然。供果之取,有其寓意,以柑橘取甘大吉,柿取利市,鳳梨取旺來,蘋果取好吉果,桃取仙桃,皆象徵吉祥。供果唯忌用蕃石榴、蕃茄及李子,因蕃石榴、 蕃茄食後由便道而出再能繁殖, 有不潔之嫌;李子因道祖太上老君姓李,避其名諱而不用。
(6)齋-齋筵六味、大順之數。
(7)玉圭(用畢收藏永可使用)
(8)玉璧(用畢收藏)
(9)天金(幣也)
(10)束帛(以五色紙捲代用) 宗教所稱的財帛即紙錢,紙錢乃配合神靈尊顯及陰陽領域之別,加以區分設計,其種類基本上分為天金、太極、壽金、刈金、福金等多種,天金用於祭祀天界至高之神;壽金用於祭祀較高之神;刈金用於祭祀城隍、水仙尊王、財神等諸神;中金用於祀山神、水域、五方土府諸神;福金為土地公及酬謝天兵神將之用。
銀紙又分大銀及小銀,大銀用於祭祀祖先亡靈,也可作為驅邪制煞之用,小銀用於一切鬼靈。
紙錢有上面沒貼上金銀箔的紙錢,分為白金錢;用於犒賞五方神將及廟宇守護神,也可用祭祀地基主及清明節做為壓墓的紙錢。庫錢:大多一張為一封, 俗稱一萬元,常用於墊棺木底下及與死者合葬。高錢分為:黃高錢和白高錢二種,黃高錢用於舉喪,懸掛竹竿之上,立於門戶;白高錢用於祭祀路頭神及陰府之鬼神。其次即本命錢與補運錢,都用於消災解厄,五色錢,用以七夕時祭祀七夕娘媽、十二婆、三十六婆娘宮等。
(11)壽麵。長久以來即被國人做為神明聖誕,或為壽星上壽,恭祝萬壽無疆之佳品,舊時民間為父母或長輩慶時,全家人陪著壽星吃一碗長長的麵條,叫「壽麵」。
(12)壽桃。考諸典籍,緣起於西王母種植的仙果-蟠桃。 相傳西王母的蟠桃,枝蔓伸展三千萬里,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吃後可延年益壽,為仙鄉之珍品,凡人難得。奈桃為四季之果,有季節性,平時得之不易,遂以麵粉製成桃狀,取代桃,名曰「壽桃」,不僅用於向長輩祝壽,更可用於神明聖誕,拜祝神明萬壽無疆。
祭品十二項分三階段陳獻,每次四種以象四時如意、三次成禮以為三獻。  
四.一般三獻禮以三奠酒為準,我國有「無酒不成禮」的俗諺,不論是道士的齋醮或是家族之祭祖都有奠酒之過程, 天師道創建之初, 主持教典之道長,稱日「祭酒」, 是知禮神亦須酒醴,故道廟三獻中,應有「獻爵」之程序。初獻中爵,亞獻左爵,三獻右爵。古聖賢云:酒者, 天之美禒,自古至今, 上至帝王, 下及庶民,莫不以酒為歡宴。 酒為百慶之首,天會之物,祭祀祈福,酒列為上品。又:五齋三酒,皆供祭祀之用, 所謂五齋 : 一曰泛挲,二曰醴齋,三曰盎齋,四曰醒齋,五曰沉齋。三酒者:一曰事酒, 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敬神以三酒為宗,象徵天地人三才之道, 而祭拜祖先時用七、 九、十一杯等,係合眾先祖天兵神將齋集享祀;鬼神之祭則可用更多,乃為邀集十方好兄弟共享。敬神祭祖,皆須祀酒,先上香禱祝,祈神鑑納,之後奉酒一次,隔刻再次獻酒,連奉三次,謂之三獻,此表丹誠之拜祝。
五.臺灣道廟最多, 但廟會祭典多不一致,其採宗教儀式者,並非採用道教制式祝聖慶賀科;其採三獻禮者,其程序、內容、文書、供養亦多不深究其含意,致有不倫不類者,即祭祖亦然。事神祭祀,唯有合理方能符禮,凡我同道,豈可不慎。為此爰將道教教儀及祭祀合為祝聖三獻科儀,作為統一道教科儀之首要工作,深盼各大宮廟樂予採用,共同為振興道教文化做出必要貢獻。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