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教的世界意義

 

一、 前言
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儘管主義、思想、信仰千門萬類;然而,卻難找到一家既遠古又全面,既正確又廣博,並能將主義、思想、信仰三者揉和為一的學說。唯有老子所著作的「道德經」,它把整個宇宙萬事萬物的學理,盡皆概納其中,包羅了道學、哲學、經濟、政治、軍事、生物、倫理、天文等各種學說,儼然一部微型的世界百科全書。
以「道德經」為思想指導,而建立的宗教信仰是道教。但它不僅未為廣泛提倡,甚至被誤認為既神秘、又消極的宗教。
這篇文章的編寫目的,是要簡述一下道德經與道教的真諦。讓其柔和曙光和純樸清香能發散出來,因而引起廣大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宗教家們的關注,掀起廣泛探研、追隨「道德經」的興趣,促進認識、發現我們的國教。道教在世界歷史潮流中的偉大真實意義。
二、 道教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
道教是中華民族固有的宗教。他始源於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發揚於老子,成教於張道陵天師,戰國及秦漢的讀書人,皆崇尚黃帝和老子的學說,稱他們為「黃老之學」的道家學說。中國漢唐兩代,道家思想如春風化雨,普及於民間思想領域,形成蒂固根深的信仰思想。中國歷朝歷代。漢、唐盛世的美名,皆來自於推行道治,因而形成我民族中最為安樂、強盛的朝代,永傳不朽。
在中國宗教信仰中,唯有道教是土生土長的宗教。也唯有道教的傳承信仰才衍生強烈的民族性。道教向來在團結和捍衛中華民族上,皆能發揮其無可倫比的效能,樹立豐功偉績。歷史反覆地說明;在任何一次重大變革中,在任何一段昇平盛世的政績中,信奉道教的人士,必在其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中華民族為什麼能夠歷劫長存,主要是道教思想在民間根深蒂固,將民族性凝聚不散,築成一座牢固不潰的長城,形成了中華民族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
道教既然長期以來.為民族做出偉大的貢獻.經得起無數次歷史的考驗.因此如何去提倡它和發揚它,是我們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責任。然而,在這21世紀中國人的世紀中,要振興科學實用的道教過程中,如何學習先進實用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及金融運作方法,棄其槽粕,汲其精華。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老子「道德經」一書中,為汲取各方面的經驗,曾作了這樣的指示:
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所以為百谷王。
中華民族前途一片光明,中國大有可能成為百谷王!
對於外來宗教,道教向來主張以和為貴,大家相互尊重。
要擊敗瓦解一個民族或國家,尤其是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首先要用和平的手法,將其傳統思想瓦解。引用這一番話時,用意在於提醒中華兒女們,如何認真檢討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真正價值,去蕪存精,弘揚自己文化和思想。
道教是中華民族的固有宗教。凡事用牲口家禽去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中國人,無分參加道教組織與否,統稱信奉道教的人。按道教原有觀點,僅要求精誠崇拜於心,全不局限崇拜儀式,一切可順應時勢與環境而推移。
道教在發展的歷程中,歷代的封建統治者,對於道教信仰存有顧忌,故採用汙衊和扭曲的手段,至今道教尚有脫離「道德經」某些規範之缺點。這只是人生跋涉萬里中的污垢和灰塵,只要碰上風和日麗的時候,來個沐浴,純樸莊重的儀態,將為舉世所歡迎。
三、 老子、道德經、道教的基本精神
中國人最早運用科學智慧去認識宇宙間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道德經」是最有力的證明。
道是自然能量的統稱,創造了宇宙萬物,老子經長期細緻和嚴密的觀察與分析,領悟了道的自然性而轉換為社會性,提出全面認識宇宙和人類的天道和人道觀。
所謂道德經:「道」是指天道,「德」是指人道,「經」是指永恆的規律。
道教尊偉大哲學家、思想家老子為道祖,以他的哲學經典「道德經」為聖經。
本著科學實用的精神去研道、修道、弘道,發揚中華文化,繼承優良傳統思想。
道教全無認識極限,提倡思想開明,謹遵循「萬物尊道而貴德」的指南,去堅持科學實用四大精神原則:
(一) 人創造人:(二)人創造社會:(三)人創造鬼神:(四)人世為人為己。
因此,道教決不忌諱教徒對「道德經」的質疑與探討,正因為質疑與探討越徹底,越深信不疑,「道德經」不但是道德經典,亦是包羅萬有的哲學經典,從而進一步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更篤信道教是最能經得起時代、文明、科學的考驗和衝擊的宗教。道教亦主張教徒能夠做到崇道愛國,即所謂崇中華之道,愛中華之國,而競競業業地、任勞任怨地為建設富強、安康的中華民族,與維護人類永久和平而努力。
四、 道教在世界歷史潮流中的偉大意義
當提起老子,自然聯想起他的「道德經」,跟著想到道教。當一旦接觸了道教,必然與「道德經」和老子扯上關係。道教是三合為一的結晶體。
想要了解和認識道教的世界意義,可從六個方面去進行探討。
(1) 人類要共識「黃禍」與中華民族無關
居心叵測的西方政治家,曾經藉著宣傳「黃禍」,去撈取政治本錢,在近代史中,給中華民族製造重重災難。雖然現在近乎銷聲匿跡,不見宣傳,但仍然給不少人留下陰影,妨礙西方人認識道教文化。
因此,應當鼓勵人民多去了解道教文化,增進彼此感情,為世界和平,人人和諧,家庭美滿去盡一份心力!
(2) 道教是廣義的人類求生學
所有宗教對人類生存和死亡的觀點,很難完全和科學吻合,唯獨道教的人生觀、與任何宗教不相同,站在宗教角度看,它是一種信仰,但從學術角度說,它是一門科學。
老子認為宇宙雖然由道來主宰, 但管理宇宙, 則由人來負責主理。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域中有四大,王居其焉」。這裡的王字是指人,且說人在其中,佔著主導的地位。
儘管道是主宰天地萬物的東西,但如果沒有人類的出現和生存,道的主宰也就無人去認識、順應和宣揚,其主宰也就失掉意義。所以說道學的內容,其歸根到底,是人學,是人的求生學。
道教聖經「道德經」,為了實現人類永久和平幸福地生存,提出下面的主張:
道教聖經「道德經」,為了實現人類永久和平幸福地生存,提出下面的主張:
(甲) 人類如何和平相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夫唯不爭,故無尤。」
如果人人時時刻刻抱著造福他人,無所為己而爭求,更以恭謙禮讓來待人,彼此永無宿怨,社會也就永遠和平。
(乙) 怎樣去消除災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老子認為百姓災難,來自領導者,因措施和指導不當所造成,把百姓當作祭祀用過的芻狗一樣,亂丟亂棄,任意柔躝。
「最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統治者貪婪之厭,不惜「兵強天下」,帶來「其事好還」,造成生靈塗炭,「軍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這樣慘痛的景象。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老子要救世人,要執行天道,唯善是助,災難也就永遠消除。
(丙) 如何利用和發揮自然:
「其安, 易持.其未兆, 易謀。 其脆,易破。其微, 易散。為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亂……以輔萬物之自然……」老子更教導人們,要順自然之利用而用,則自然之力為所盡用。
(丁) 怎樣發揮和享受人生:
「出生入死……陸行不欲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指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若人生能如此,發揮與享受人生,也就到了淋漓盡至和揮洒自如境界了。
為了使主張付諸實踐,老子要求人首先要修維自己,進而持治好自己的家庭,繼而顧及整個民族,擴而博愛世人。
「道德經」第五十四章:「……修之於身, 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 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孔子根據此一精神,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一更明確和具體的主張。
道儒原屬一脈相承,但統治者洞察孔子少談天道,把人道發揮得淋漓盡至,故強將他們一分為二。
人生於世,目的為何?莫說宗教不能科學地回答,連社會學家也搔頭嘆難,然而道教卻毫不含糊地提出:我命在我, 入世為人為己,創造社會,創造自然, 為人類世代延續的天職而不殆。上面四點所舉篇章與語句,只是順手拈來,不勝枚舉。
道教這種信仰與哲學相結合的廣義求生學,不似其他宗教,束縛人類思想、成為社會前進的絆腳石。
(3) 道教循依「道法自然」的途徑發展和傳播
道教在歷史上,完全沒有採用過利誘和強權的方法,去取得宣傳的機會,以配合政治和經濟的跟進。對於異己的宗教,向來主張和平相處,反映在對待其他宗教的輸入上,始終抱著「猶川谷之在江海也」的和善態度,為世界宗教中,獨無僅有,值得任何宗教借鑑。
道教是科學性的宗教信仰,從高瞻遠矚的角度,知道宇宙內萬事萬物的活動,均離不開道的範疇,更何況宗教信仰,豈能會有例外呢?
世界無論那一種主義、思想、信仰,皆以其本身的涵意為半徑,在地球上作一個圓圈,活動全在其內;然而,道教與眾迴異,卻以宇宙為半徑,將整個宇宙包含在圓圈之內。
因此,道教無論發展到任何國家和民族,完全沒有必要處心積慮去瓦解別人的傳統思想和文化,事實相反,卻為當地人民和社會,增添祥和愉快的氣氛,促進彼此的融合與了解,攜手邁向世界永久和平。
(4) 道教的哲學思想是人類和平幸福的源泉。
錯誤的哲學,是災難的旋渦,正確的哲學是幸福的源泉。
人類的災難總是生生不息,永無盡頭似的;然而,卻無人去揭示它們來自唯物主義哲學與唯心主義哲學的鬥爭。
道是能量的統稱,用作概括宇宙能量的總名字。宇宙萬事萬物,統為道所主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其體能亦歸附道的範疇。精神是人類特有的能量。此種能量,和其他能量完全不同,來自物質的發揮。經科學實驗證明,能量是特殊的物質,但並非唯物主義所指的普通物質。既然精神是能量,能量是物質,而並非普通的物質,那麼唯物主義哲學,對精神和物質兩者關係的觀點,很明顯地錯誤了:唯心主義哲學者,並不理解道包括了整個宇宙的能量,而精神僅是總能量的一部分,他們錯誤地誇大了精神的作用,把它凌駕於一切能量之上。要徹底深入了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種哲學的錯誤,必須把「道德經」這一面檢驗哲學正確與錯誤的放大鏡磨拭明亮,那麼它們的錯誤也就無所遁形了。
(5) 道教的科學實用四大精神原則是世界歷史前進的車輪:
道教的四大精神原則.是來自老子的「道德經」,完全是科學的東西,放之四海而皆準,並經得起時代的衝激與輿論的質疑。
(甲) 人創造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不知是巧合,或是達爾文先生讀過「道德經」,他繼續用老子的科學觀點,將他的進化論思想,更加豐富,發揮和論證。
「谷神不死,是為原牝。元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在二千年前,已經清楚生命在空濛深邃低窪的地方,衝破死亡的束縛,產生單細胞。此低窪深谷,就好比天地的雌性陰戶,生命由此陰戶開始後,就「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了。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在這裡嗤笑那些愚昧的人:如果說上帝創造了萬物,那麼上帝又是誰之子呢?很明顯老子要人們不要懷疑人類來自進化。這是人創人的第一層意思。
「道生之,德蓄之……故道生之,德蓄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
一個人跳出娘胎之後,受父母、兄弟、姊妹、親戚、朋友、老師、社會的撫養、教育、影響,結合個人的主觀努力而成材。這是人創人的第二層意思。人在生存的整個過程,由前人而感想到自己,對生、老、病、死的自然控制,欲求擺脫,而追求「死而不亡者,壽」的理想。此事人創造人的第三層意思。
道教此一人創作人的理論,除了受原始迷信包紮著眼睛的人和專包紮他人眼睛工作飯的人反對以外,相信再也找不到有相殊意見的人了。
(乙) 人創造社會:
老子早已洞察了社會進步動力來自肚子,如果世人無須進食, 社會就不可能進步了。所以他堅定不踰地說:「聖人為腹不為目」。法家為贊成老子此一觀點,進一步說:「衣食足,知榮辱」。其後說「民以食為天」,更加把「為腹」提到比一切都更重要的地位。
「三十輻共一轂……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自然界的「有」,雖然是人類的生活基本條件,隨著人類的發展,需要範圍擴大了,把自然界現成的「有」,以之以為利,將其轉換為需要的東西。這過程是「有」變「無」而為「有」的創造過程。
老子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人發展到了共同語言和有系統的思維後,懂得了由「有」化「無」而創造「新有」。這創造出來的「新有」,馬上就得有其名,萬物之名因之而延綿無止無終。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人創造社會果實,必須注意管理、公民教育、法治等,不然,也就「不知常,而妄作凶」。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這是管學研究的核心課題,相信萬年後,仍然無人能提出更高明的見解。老子的管理學觀點,是技術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是現今世界上最完整的管理學觀點。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老子認為,對廣大百姓,切勿灌輸不必要的東西,因為他們知識局限:對於那些有知識的人,除了要思想培養,亦要有規章制度的限制,這實質是法治思想的反映。
一個社會要發展,保持昇平盛世,必須要做到:「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難得之貨是指商品短缺,並非金銀財寶,如果一個社會商品供應非常充裕,百姓求職毫無困難,還有誰願做強盜做傻瓜,挺身而走險呢?豐盛的生產,是昇平盛世的磐石。豐盛的生產,並非天的賞賜,完全是人類血汗的結晶。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有些人把天道誤解為神的力量,將哲學塗上迷信的色彩。老子認為,自然規律是公正無私的,常為努力貢獻社會的人所掌握。更重要的,他還揭示了社會生產分配原則:按勞取酬。
在原始社會裡,人類憑著一己的智慧和氣力,取得生活的報酬。智慧和氣力與報酬,往往是呈正比的。對於這種不平衡的分配現象,誰若加以干涉,一切不利的因素,因此而生。儘管人類發展到怎樣高度,按勞取酬的生產分配原則,仍然自然而然的遵循著。一些激情的經濟學,岡顧一切,強行平均分配,結果碰了一鼻子灰。這說明人創社會,要懂得順導自然智慧和氣力,才不致徒勞無功。此亦說明人在創造社會過程中的艱苦奮鬥精神,百折不撓。
經濟學家,為了將人類經濟推向更高峰,解決碰上的所謂經濟危機,提出了市場經濟、 商品經濟、 計畫經濟、資本論經濟,宏觀經濟等五光十色的經濟主張和法則,但並無一家能比得上老子的經濟主張那樣全面和正確:「天之道, 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 下者, 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不欲見賢也。」
此章好比是一個經濟主張的大熔爐,把世代經濟論全部溶於此熔爐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已經洞悉商業是經濟的心臟,稅收是經濟的血液。因此,無可置疑,說老子經濟主張萬古常新。
老子是天才的經濟學家;人是創造社會的主宰;還有誰持不同的意見呢?
(丙) 人創造鬼神:
一對夫婦,將棄嬰帶到陌生的地方居住,守口如瓶,棄嬰老死也找不到他的親生父母,僅是相隔一代尚且如此,找不到生養關係。如果說神創造人,能相信者,可有幾人呢?那對夫婦雖然非棄嬰的親生父母,但可說那對夫婦創造了棄嬰。
「死而不亡者,壽。」
這句話有三層意思,其一是人生在世的時間,這叫生壽;去世後,永為眾人紀念,萬世流芳,此是第二層意思;再道教角度說,認為一個人在生時,能夠多貢獻社會,積善積德,這叫行功濟世之修,亦叫入世為人;在濟世同時,而人在血肉身體方面進行修煉,這叫真功之修。一個人完成了濟世和真功之修後,達到了死而不亡的境界,換來成真成道之壽。這是第三層意思。
能否成真成道,是真是假,是實是虛,姑且不去追究,或以批評,不過,在這整個過程中,卻沒有半點傷害別人,更沒有騙取和不勞而獲,藉以修煉自己,相反要通過貢獻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而去寄於得到生命之外的壽。如果世人個個都能如此, 「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的昇平盛世, 普天百姓世代相享相承,並非是神話的理想了。
是以,道教人創造鬼神的思想基礎,是來自「道德經」中的「死而不亡者,壽」,這一句話。
在這社會中,大家供奉的神靈,祂們生前是真人、有父有母,因祂們生時有本領有貢獻,人們為了紀念祂們的本領和貢獻,並且教育下一代, 所以把祂們尊奉為神,道教是「多神論」的信仰,這正表現祂是公平的、民主和務實的科學信仰,祂是唯一符合倫理的慎終追遠的科學宗教。
在神靈中,儘管不少缺乏根據,不過,祂們全部都由人類思維塑造出來。
道德經云:「有物渾成,先天地生」,指出宇宙開始於混沌一團,天地由此而生。天地尚且如此,鬼神何處棲身?同時,動物和人類出現於地球,兩者先後相隔一段頗長的時間。當地球上尚未有人類出現前,有那一樣動物, 可言「道可道」呢!又有誰說出「名可名」的「鬼神」呢?相信「鬼神」一詞是出自人的嘴巴。
說人類出現後,才有鬼神,稱之為「後神論」;認為人類未出現前,已有鬼神,稱之為「前神論」。
當人類為掌握自然科學前,「前神論」是人類最早的信仰,隨著知識的增長和累積,發覺很多自然現象與鬼神無關,「前神論」的範圍,也就慢慢收縮,僅為宗教者的信仰。
世界最早也最全面知道宇宙是由道所主宰而並非鬼神的是老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名是人類語言和系統思維的結晶。「鬼神」是名,與人類比較,誰先誰後, 一目瞭然。至於誰科學誰迷信,誰創造誰,毋容多言。
(丁) 入世為人為己
有些宗教,只談出世,人生苦海,生不如死,全不談慎終追遠,卻取社會之實,修意想之虛,並且全無根據之虛。
亦有些宗教,雖然也談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然而,卻是為身後靈魂登蹴天堂在做努力。且不談其身後目的能否達到,但說其是一種純粹宗教信仰,並無欠妥之處。
道教認為人之天職是入世為人,提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這種徹底入世為人的指導思想,並運用「道常無為」的實踐方法,達到「而無不為」的效能。
老子為了人們在入世為人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出現錯誤,提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指示,不少人把聖人理解為帝王將相,忽略了其是領導人的意思,事無巨細在處理一件事情時,必須有一個主理者,他要把事情處理完善,符合大多數人的願望,必須聽取所屬者的意見,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
道教入世思想,在宗教角度看是信仰,但由學術角度說,它們是一門社會學,卻與其他宗教不同。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為大眾服務之後,結果同樣為了自己服務。
(6)中華民族是道教哺育的民族,無論歷史上任何強盛的朝代,除了出於自衛的必須外,完全沒有殖民主義的野心。華人遍布全世界, 他們的興趣, 全都集中在經濟和生活中,對政治沒半點野心。道教在歷史上,亦沒有淪為配合政治變成殖民主義宗教。僅憑此一歷史道德,足以值得世界人民信任、支持、接受此民族的振興和強大,對整個世界,有百利而無一害。
中華民族振興和強大,必須具備三個因素,只要欠缺其中一個,理想將成泡影。
首先將「道德經」學習廣泛推行,讓道的文化再來一次新的播種,形成道的民族思想大融合,進一步達到道的全民血液大融合。有了這種道的固本培原思想作基礎,整個民族也就精神煥發,人人相爭為建設民族而貢獻力量。
政黨本是應民族的需要而產生,明白此一道理的人相當多,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當政黨利益和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當政者也就巧言令色地維護自己的政黨,不 肯站在人民大眾的一邊。因此,如果無論任何政黨, 均能以「聖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作為黨的指導網領,中華民族由誰來領導, 也必然振興和強大。國強家富,人壽年豐,在不是望梅止渴了。
 
 
 
 
 
 
 
 
 
 
 
 
 
 
 
 
 
 
 
 
 
 
 

世界弘道 WORLD HONG DAO 版權所有© 2001~2014 ez-d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電話: 02-26340702 ∣傳真: 02-26340834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康樂街193號1樓